•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014119766/2025-00008
组配分类:规划计划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局
产生日期: 2025-05-30 发布日期: 2025-05-30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三农”水利工作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三农”水利工作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一、2024年工作总结(一)践行“良田变粮田”,全方位夯实农业生产根基一是高站位抓好粮食生产。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度纳入考核,明确主体责任。今年已完成夏粮定案面积1490亩,秋粮播种面
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三农”水利工作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三农”水利工作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践行“良田变粮田”,全方位夯实农业生产根基

一是高站位抓好粮食生产。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度纳入考核,明确主体责任。今年已完成夏粮定案面积1490亩,秋粮播种面积2900亩,预计能完成市级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实施邹区镇于家村的市级稻麦周年亩产超吨粮攻关方(面积270亩),该攻关方小麦水稻产量远高于平均水平,处于全市前列。二是高水平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推进我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持续对我区1个市级、2个区级耕地质量监测点进行维护。2024年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19余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涉及补贴村14个,补贴户数2108户,享受补贴面积9917.42亩。三是高要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在邹区镇桥东村实施区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30亩,总投资763万元,包括泵站改造、新建生态沟2844米、埋设管道4431米、机耕路1390米及平田整地11.6万立方米,预计11月底完工。同时,按省、市要求筹备高标准农田检查评估工作。

(二)贯彻绿色安全理念,全要素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引导农业绿色发展。发动玉蝶、四季渔乡、惠民合作社、杏花春雨等4家企业申报绿色有机食品;做好“两废”回收工作,回收总量超13吨。目前,百亩连片养殖池塘已全部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成功创建2024年常州市水产健康养殖示范点1个。在水稻、小麦和园艺作物上继续推广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免费发放有机肥113吨;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全面提升科学用药水平,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二是保障农产品质量。截至目前,区级完成农产品定量监测935批次,合格率99.6%;乡镇定性监测2.7万余批次;部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全市前列。开具合格证超25万张,实现产品可追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好屠宰环节抽样送检,1—10月累计无害化处理病死猪291头,禽1110羽,生猪屠宰废弃物7.77万公斤,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三是紧扣安全生产和长江大保护。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开展重大隐患整治排查行动,今年以来,多次邀请安全专家对各类农业水利生产单位检查,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75个。联合相关单位开展清网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5人次、执法船只3艘,清理违规网具40多件。

(三)锚定项目建设目标,全链条推动农业产业跃升

一是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队伍。今年新培养2家市级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22家(国家1家,省级2家,市级12家,区级7家)。截至10月底,国家级龙头企业凌家塘市场交易额达347.45亿元,同比增长4%;省级龙头企业(红梅牛奶和鑫灿食品)销售金额达1.37亿元。二是积极争取项目扶持。2024年我区申报农产品精深加工类项目7个,产业技术体系类项目2个,科创中心项目1个,全产业链项目1个,高质量发展示范园项目1个,预计向上争取项目扶持资金705万元。三是聚焦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今年我区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3个,总投资29.16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10个,占比达76.92%。2024年计划投资10.40亿元,截至10月底,已完成投资9.47亿元,完成率91.53%。四是推进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目前已创成省级示范基地、园区3家,市级示范基地1家。加强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承办2024年全省实施农机化“两大行动”推进会暨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先导区建设现场观摩会,推广适宜本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机装备和配套技术。

(四)打造高品质示范片区,全景式展现人居环境提升

一是“殷杏泰”实验区建设显成效。截至目前,殷杏泰片区累计交付1293套,推进“城·校·乡”一体化产教融合、城乡融合、三产融合的产教示范区建设,规划2500亩农业产业,推进农文旅融合。二是乡村片区整治试点工作加速度。新屋村曹前组、曹后组完成30户搬迁。桥东村530亩高标准农田进展顺利。部分村组完成整治,其中林场村徐家组、桥东村竹巷组、于家村于家组已通过市级人居环境达标村建设验收。三是人居环境整治焕新颜。今年累计清理各类垃圾7.3万立方米、张贴宣传标语500余条、动员参与村庄清洁行动1600余人。实行旱厕动态清零,今年共清理农村旱厕299处。全年新改建农村公厕8座,开展4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目前已全部完工,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治理率已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率达85%。目前已完成第一批14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村培育,市级奖补103.3万元。第二批24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村,培育省级2个、市级3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目前都已完成申报,待省市验收。

(五)拓宽强村富民路径,全领域激活农村改革活力

一是集体“三资”监管精准发力。自2024年1月1日起,全区5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面执行新的会计制度,且在“苏智农经”平台使用新的会计科目。进行农村集体“三资”违规出借出租问题的专项整治,对违规出借出租的380条问题进行实时监督,完成率91.05%。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向纪委移送线索7个。对12个村进行专项抽查,下发通报并责令整改。二是协同推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4年全区共申报市级扶持经济发展类项目3个,总投资额1.02亿元,获取市级专项补助资金211.79万元。钟楼区农村产权交易量明显上升,项目成交1270宗,线上成交494宗,成交总金额1.46亿。提升钟楼区邹区蟹天蟹地家庭农场生产设备,争取中央资金补助18万元;钟楼区邹区鼎富家庭农场、常州邹前富民物业专业合作社分别荣获2023年常州市“十佳”家庭农场、“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创建区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1家,争取上级奖补资金35.5万元。全区49个行政村中,40个行政村完成46处新能源充电桩,覆盖率81%;9个行政村建成13处新能源光伏。三是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完成泰村集建区和杏塘村集居区665宗审批管理工作,启动宅基地补充调查,建立管理数据库。全区50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100万元,其中邹区镇安基村、卜弋村和永红街道东方村收入首超500万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导做好西林街道朱夏墅村撤村转居工作。

(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天候守护河湖安澜

一是多措并举,推进重点水利工程。五星街道团团河片区、星明医院等片区都已完成改造,梧桐河(龙江路-南童子河)水系沟通工程水下、泵闸站工程已全部完成,河道已全线贯通,确保了片区度汛安全。受理5个监管项目,开展13次检查,下发13份整改意见,整改140个问题,全区未发生质量安全等级事故。二是多策并用,加速幸福河湖与生态河道建设。推进基础条件较好的16条河道开展幸福河湖建设,重点打造丁沟河、后塘河、建新大沟3条示范幸福河湖建设。年内建成农村生态河道3条,完成镇村级农村生态河道累计39.9千米,覆盖率达82.61%,累计疏浚农村河道土方7.2万方。三是多管齐下,助推河长制工作落实与涉水服务管理优化。召开全区河长制会议,保障河长履职。下发366件问题清单,已完成284件。稳步推进10个小微水体治理,建成邹区镇杏塘村、桥东周家村2个小微水体优秀片区。完成涉河建设水行政许可3个。四是从细从实,统筹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组织4个检查组抽查防汛抗旱,开展4次演练,300多人次参与。面对第13号台风“贝碧嘉”、第14号台风“普拉桑”和第21号台风“康妮”,区防指启动应急响应6次,发布预警信息600余次,保障全区安全度汛。

(七)实施高效水行政管理,全过程提升监管水平

一是做好动态遥感监测核查处置。下发“江苏省管河湖库核查管理系统”动态遥感图斑21个,已全部整改到位。新孟河钟楼段复核图斑29个,江南运河复核图斑10个,鼎盛机械锻造公司正在完善手续,浩威建筑材料码头获市级批复。二是开展水政监察工作。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重点查处妨碍河道行洪的违法行为,配合查处“两河两湖”违法项目清单问题。强化凌家塘市场周边地下水监管,累计排查制冰厂8家、加水点6家,出动80余人次,查处6口地下水取水井,并移交市水政监察支队立案处理。完成26个取水口信息比对核查、28个取用水计量设施管理信息维护工作。三是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截至目前,累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8份,催报水保方案通知12份。核实了2024年部级、省级遥感图斑42个,整改销号率达100%。已审批24个水土保持行政许可,编报率100%,18项完成自主验收,收取水土保持补偿费84.88万元。

二、存在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三农”水利工作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例如,高标准农田建设缓慢、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较低、农技服务队伍薄弱、部分河道沟塘长年未清、河长履职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我们将以永不懈怠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深入研究并妥善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紧扣提质增效,全力提升农业现代化

紧抓农业生产。指导做好秋收秋种工作,发布秋播小麦技术意见。确保各类涉农涉粮补贴的阳光发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升水产品质量。突出特色主导产业。依托龙头企业,推动农业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支持钟楼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争创省级示范园。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片区整治,指导大面积种植区域申报绿色有机认证,提升绿优占比。强化行业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聘请第三方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督促整改到位,实行闭环管理。

(二)激活农村活力,释放农村发展动能

开展村级财务轮审。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促进新型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3年一轮审要求,计划对不少于17个村级财务进行审计。深化农村改革工作。进一步规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管理,做好撤村转居工作。按照市“宅九条”相关要求,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创新集体资产运营模式,指导镇、街道成立强村公司,鼓励抱团发展集体经济,指导村级向上争取奖补资金。扩大土地延包试点工作。计划明年初完成桥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改革任务,2025年计划启动不少于6个村的土地延包试点工作。推进农村新能源发展。2025年农村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实现全覆盖,做好推广应用宣传工作,确保年内全面实现新能源建设目标。

(三)围绕和美乡村建设,统筹推动生态宜居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培育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村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农文旅融合式发展。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以杏塘村为支点,依托职教园区教育优势,促进三村共进。杏塘村打开城乡融合新空间,将引入特色园区,后期农文旅项目包括占地66.6万平方米的艺术农场及数千平方米的农旅研学等配套建筑,实现三产融合。加快“新家巷”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片区建设。“新家巷”片区力争今年内实现实体建筑开工,用宜居宜业现代化农房掀起周边居民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浪潮。

(四)构建水利发展蓝图,全面提升监管治理效能

着力规划与优化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梧桐河水系沟通工程扫尾工作;加快推进农水和幸福河湖示范项目;指导做好邹区黄沟河、上坝沟河新开河道工作。加强岸线生态修复,增强河道净化调蓄功能,实施断头浜治理,深入推进主城区“畅流活水”。着力强化并提升灾害防御体系。积极争取特别国债、专项债等资金申报,推进扁担河整治、城区水环境治理等项目,完善防洪除涝体系。围绕安全度汛和改善水质,做好防汛抢险、控源截污、植物打捞等工作。着力构建并推进长效监管。完善常态化机制,强化水资源和河湖岸线规划管理,确保水域面积只增不减。通过部省图斑核查,实现县乡河道岸线管理全覆盖。结合常态化管护与集中清理,统筹安排清理整治“四乱”、清淤疏浚、船舶污染防治等工作,实行河道治理任务“挂号销号”制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