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钟楼区深入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常州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大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推动“强富美高”新钟楼建设,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钟楼区锚定“数字经济先导区”发展目标,完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通过加快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计划,以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核心承载,推动长三角产业互联网应用中心建设取得实效。2024年全区完成数字经济产业营收408.12亿元,同比增长33.36%;相关入库企业数量达277家。力争2025年总营收达500亿元。
(一)产业发展能级提升
1.聚焦数字产业化,打造经济腾飞新引擎。
在大数据平台方面,微亿智造的“常州工业云”获评工信部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智云天工“超级虚拟工厂”涵盖18个行业,386种品类,接入企业2700家,消化产能价值超过15亿元,并获评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江苏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已完成全省1996家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实时汇聚高质量医学影像数据,健康医疗大数据公司获评省工业大数据试点示范项目,并入选数字江苏优秀案例,继微亿智造的“微亿Micro-i工业互联网平台”、智云天工“超级虚拟工厂”之后,常州大数据有限公司获评2024年江苏省区域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市唯一。在数字产品制造业,华威电子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华诚常半微电子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集成电路被用于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天利智能拥有核级开关的生产研发能力,微亿制造和长江院成功入选工信部2024年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全市唯一;微亿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业高分辨3D层析检测设备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智能检测装备名录(第一批);中科摩通的JC-WL221008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热泵集成模块)柔性智能生产线获评江苏省首台套。在数字技术应用业,国光信息取得江苏省信创目录三星供应商(级别最高,江苏唯一本土企业);华东云计算基地入驻了云之端网络、云泰互联、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四家IDC运营商,为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
2.聚焦产业数字化,激发产业转型新活力。产业数字化是钟楼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智改数转方面,出台《钟楼区关于“实施‘一三六’工程 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区已连续三年完成共395家智改数转免费诊断,基本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在标杆引领上,精研科技成功入选工信部2024年5G工厂名录,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0家省智能车间、3家省级智能工厂;钟楼经济开发区获评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全市唯一。在上云赋智上,2024年成功指导79家企业申报省星级上云,其中,6家为五星级上云、19家为四星级上云。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84家省星级上云企业,其中,五星级上云企业19家、四星级上云企业44家;2家企业获评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其中钟恒被认定为AAA级、明景物联和中科摩通认定为AA级。
3.聚焦载体建设,打造优质营商氛围。一方面既有载体建设取得一定成果,如常州大数据产业园获评常州首个江苏省级大数据产业园、江苏省特色创新产业园、2023年度江苏省卫生健康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2024年江苏省“大数据+”特色产业集群等多项荣誉。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获得“长三角一体化联盟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基地”、“江苏省基层信息化提档升级”共建单位等荣誉。另一方面,博济邹区智研谷、雅创高科新光源产业园、联东U谷钟楼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数字经济产业新载体也在发展壮大中。
4.聚焦龙头企业,带动数智化发展。通过引育本土智能制造服务商,区内智能制造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立卓信息、长江院、智云天工、马达信息等十余家服务商可以为全区企业提供从软硬件实施到产线集成,最后面向消费者全流程服务,有力带动全区企业数智化发展。支持网擎信息、神州网云等信息安全服务商壮大,为全区企业提供从等保评估到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的全方位安全防护服务。引进黑溪科技等电商平台,通过供应链体系的延伸,在服装等传统产业挖掘出更大的价值。江苏网擎、汇科智联、神州网云入选常州市信息安全风险自评估机构;中科摩通、智云天工入选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
(二)重大项目高质量推进
2024年,钟楼区紧紧抓牢项目这一“牛鼻子”工程,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项目招引亮点频现,新招引项目74个,其中外资项目2个,专精特新企业项目3个,上市企业项目4个。超3亿元龙头产业项目、超5000万的成长产业项目、零地增效项目、超300万元税源项目指标提前半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与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及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形成战略合作,引入常芯(常州)智能科技项目,成立联合研发检测实验公共服务平台,该项目位于河滨西路东侧、学府路南侧,总占地约100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0亿元。将打造常州首家集聚并承载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汽车半导体制造等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创新中心。
(三)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全面推进光纤网络建设。通过优化网络结构,推进光网普及应用,加快光纤到户,已实现千兆宽带到户率99.7%。加快5G基站部署。稳步推进三个运营商基站整合新建,优化改造存量站点,自2021年以来,钟楼全区已完成2247套基站建设,从东侧城区到西侧乡镇邹区均有覆盖,覆盖率达到99%。保障算力基础设施供给。位于我区桂花路的华东云计算基地占地82亩,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入驻有云之端网络、云泰互联、常州移动、常州电信等IDC运营商,可容纳1.2万个机柜,其中已有3000多个投入使用,常州移动、电信与钟楼数据中心已建成170P的算力规模智算池并对外开放,目前有200台英伟达4090消费级算力项目在建,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常州)、微亿智造等多个区内企业提供服务,并为省医疗影像云、常州医疗废弃物监管平台、常州工业云、常州市政务大数据平台等专有云提供了物理承载,是我区建设长三角产业互联网应用中心的重要保障。
二、 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钟楼区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比如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偏少,产业集聚度不够突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农村地区5G覆盖面仍有不足;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会转、不愿转、不敢转”问题突出;高端人才缺乏,企业薪酬指数低于上海、南京、苏州等长三角地区发达城市,研发与信息技术人才缺口较大;政府各部门间数据孤岛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产生活全过程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网络安全风险日益严峻。
三、 数字经济产业下一步发展方向
下一步,钟楼区将依托常州智能制造名城深厚的工业底蕴,破题不同行业的数字化需求,推动数字技术和产业发展创新融合,以“三朵云”撬动数字化与数据服务市场,积极搭建“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推动我区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
(一)数字经济产业再提速
到2025年,全区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0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16%以上。数字经济领域有效发明专利累计拥有量达到120件以上,PCT专利申请量达到30件以上,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的数字科创中心、数字智造中心和数字文旅中心,打造领先水平的数字融合先导区、数字开放创新区和数字政府样板区,率先建成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区。
(二)制造业“智改数转”再扩面
目标到2025年,全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土壤更为厚实,“数字经济先导区”建设成效明显,“都市智造高地”目标初步达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80%,经营数字化普及率超85%,数字化研发工具使用率超90%。
(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再升级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加快布局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构建“泛在连接、高效协同、全域感知、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未来三年,全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有序推进IPv6规模部署,支持IPv6的LTE移动网络和固定宽带接入网络。在目前中国移动长三角(常州)钟楼云计算中心、常州国际数据中心、云泰数据中心等数据中心基础上,接下来三年实现机柜和服务器数量增长50%,运算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重大项目招引再发力
建立“龙头带动”思维,以微亿智造、智云天工、国光信息等数字经济企业为核心引进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实现产业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牢牢锁定数字经济产业链,选择产业链条上最具支撑力、影响力的好项目,从补链、扩链、强链的角度精选项目,形成链条完整、体系健全、优势俱佳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