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索 引 号:014119790/2025-00017
组配分类:规划计划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科技局
产生日期: 2025-07-09 发布日期: 2025-07-09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今年上半年,区科技局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各项工作取得了扎实有效的进展,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上半年工作进展(一)深挖重点指标,稳步向上推进围绕高质量考核4项绩效评价指标,通过培育创新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双招双引等举措,加快指标落实。今年来,组织高企辅导会共计4场;摸排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其中新申报企
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今年上半年,区科技局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各项工作取得了扎实有效的进展,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

(一)深挖重点指标,稳步向上推进

围绕高质量考核4项绩效评价指标,通过培育创新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双招双引等举措,加快指标落实。今年来,组织高企辅导会共计4场;摸排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其中新申报企业59家,预计全年新认定高企113家;1-5月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上报44.75亿元,申报数完成率达77%,预计半年度申报数46亿元;1-4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0.7%。1-4月规模工业定报研发费用7.60亿元,同比增长8.35%,营业收入216.18亿元,同比增长6.5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4%,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3.51%,同比增加0.05个百分点。6月召开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及统计归集实操培训会,增强企业研发与财务流动人员的归集能力。研发费增长中输变电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例如西电常变今年研发占营收比重目标达4.72%,较上一年度增加0.4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研发费用可达1.4亿,同比增长近40%。

(二)聚焦新兴领域,打造产学研高地

聚焦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主动对接产业、人才资源,打造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今年以来,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常州)中心”“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医工交叉成果转化基地(常州)”项目成功签约;中科摩通建立省产研院企业联合创新中心; “市产科教联盟钟楼分中心”“常州江大工研院省技术经理人事务所钟楼分所”揭牌落地。推荐格瑞海思、精研科技、中稀稀土等企业申报省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

(三)补足载体短板,促进提质增效

新增智能装备、新能源方向3家专业型科创载体筹备申报省标杆孵化器,全区科创载体累计总体运营面积达24.6万平方米;组织科创载体提质增效专项调研行动,对41家双创载体开展调研,并深入新北区学习孵化器建设先进经验。

(四)迭代优化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聚焦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应用领域,深入高校、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精准摸排需求。截至目前,已完成《钟楼区应用场景“揭榜挂帅”行动工作方案》及《组织开展2025年钟楼区应用场景“揭榜挂帅”申报工作的通知》编制工作。

(五)创成省级高新区,加快推动政策保障

4月21日,钟楼高新区正式获省政府批复,省级高新区创建取得圆满成功。与此同时,支持高新区提质增效,指导推出高新区科技人才政策2.0版——《常州市钟楼高新区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

二、存在问题

(一)研发费用缺口明显。一是研发费用主要由规模工业企业产出,而我区GDP主要由人力资源、公共交通等第三产业贡献,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逐年下降。至2025年一季度,我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下降至25.9%(江苏省约43.2%,常州市47.5%),提升R&D占比对工业企业的负担较高。二是我区企业效益提升但差距仍在。尽管今年形势较好,受限于连续多年营收增长不佳叠加影响,提升R&D占比的形势依然严峻。至2024年底距离达成全区R&D占比上报数达3.2%的目标仍有4.6亿缺口,占比16.4%。

(二)高企培育难度提升。一是科技型企业存量不足,全区科技园区、国家级载体数量有限,无法对高企培育形成有力支持。除去非正常经营的企业,近三年累计授权10项以上专利的新企业仅40余家,后续增量缺乏支撑。前两年指标透支增报的一批企业,因通过率过低,再申报动力明显不足。二是有效高企维护难度大。部分高企因维护成本高、无法享受税收优惠等问题放弃继续申报。今年到期复审企业共117家,其中放弃复审企业达26家,占比22.2%。

三、下半年工作举措

(一)推进研发投入攻坚,塑造产创融合“新优势”

加强与国企、集团企业上级单位对接,争取对我区研发活动的支持,争取在钟楼设立研发平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钟楼区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对接亿灵伟业、博康电子等高营收低研发的重点企业,帮助企业建立研发制度,形成研发增量;重点推动合成生物AI研究院、上海交大科创飞地项目在钟楼的转移转化,加快构建“概念验证+中试加速+产业落地”新型孵化体系。

(二)推动科创载体提质,塑造合作赋能“新优势”

以即将落地实施的《产业科创生态建设行动方案》为抓手,牵头区工信局等相关部门,围绕“三区并进”战略布局,系统推进资本赋能、平台强基、人才引育、企业提能、孵化器建设五大核心任务,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构建一体化、一张网、全生态的“五位一体”产业科创生态体系。联合国家级孵化器、重点实验室共建概念验证中心,支持样机试制与商业可行性验证。布局智能制造领域中试基地,集成共享工业仿真平台、精密检测设备等资源,提供工艺优化、小批量试产等服务;针对科招飞地、产学研合作平台等单位实施严格的项目入驻审核机制,确保科创载体及入驻企业的品质与效益;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开展载体升级专项辅导,结合辖区主导产业需求,打造一批符合新标准新要求的2.0版双创载体,引导综合类科创载体向专业化转型提升。

(三)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塑造科创策源“新优势”

重点关注放弃复审及近年在库企业,依托重点板块,利用申报补助等政策提高企业申报积极性。畅通“小升高”通道,以科小备案及创新创业大赛为基础为抓手,挖掘优质企业,为高企培育带来“量的合理增长”。同时依托双创载体和科创飞地,积极对接市内、市外优质资源,争取更多高企及科小落地,实现高企“质的有效提升”。

(四)深化创新平台建设,塑造创新动能“新优势”

积极与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合作,努力促成科创飞地建设;做强中海油、中煤科工等已建国家级创新平台,赋能企业向上打造公用产业平台;对接东智变压、长江院等优质央企资源,力争建设人形机器人、输变电等产业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格力博、精研科技等链主企业携手高校建设联合创新平台,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形成“龙头企业牵头、政府资源配套、产学研协同”的共建模式。

四、对区委、区政府意见建议

(一)发挥经开区存量作用

实施传统产业科技焕新工程。以加速技术创新和 “科技数字化转型”为核心方向,聚焦输变电、汽车零部件、农业机械三大优势产业,力争培育形成1个200亿级和2个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为经开区新旧动能转换筑牢科技基石。

(二)发挥高新区增量作用

积极发展壮大高新区(邹区镇)“1+3”主导产业体系,同时布局以氢能为先导的未来产业,打造“中国-新加坡氢能产业创新中心”,争创氢能垂直领域国家级专业孵化器,探索建立高新区首个国际合作基地。同步探索培育低空经济、合成生物、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拓展产业发展增长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