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民互动>>结果反馈>>内容
为了更好完善街道范围内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建设,2025年9月29日至2025年10月29日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开展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调查结果数据
1. 您主要从事的职业是?
外卖配送员(如美团、饿了么等) 占比:32%
快递员(如顺丰、京东、三通一达等) 占比:17%
网约车/出租车司机 占比:10%
货运司机(如货拉拉、快狗打车等) 占比:0%
其他 占比:41%
2. 您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大约是?
8小时及以下 占比:53%
8~10小时 占比:25%
10~12小时 占比:21%
12小时以上 占比:1%
3. 您的主要活动/休息区域通常在哪个范围?
商业区 占比:25%
住宅区 占比:60%
产业园/写字楼区 占比:3%
范围不固定,随机性大 占比:12%
4. 您是否知道或使用过[永红街道]的新就业群体基层服务站点?
知道,且经常使用 占比:60%
知道,但偶尔使用 占比:32%
知道,但从没使用过 占比:7%
完全不知道 占比:1%
5. 您通常因为什么原因使用服务站点的服务?
接水、喝水 占比:32%
给手机/电瓶车充电 占比:18%
休息、短暂午睡 占比:11%
加热饭菜、使用微波炉 占比:8%
上厕所 占比:18%
应急用药(创可贴、藿香正气水等) 占比:5%
避雨、取暖、纳凉 占比:4%
参加活动(如节日活动、培训讲座) 占比:0%
其他 占比:4%
6. 您认为当前服务站点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位置不好找/不方便 占比:8%
开放时间与我的作息不匹配 占比:22%
空间太小,人多时没位置 占比:8%
设施不够用(如充电口少、微波炉要排队)占比:5%
设施损坏维护不及时 占比:8%
服务功能单一,不能满足需求 占比:25%
其他 占比:24%
7. 除了现有服务,您最希望服务站增加哪些功能?
低价、快速的简餐/早餐供应 占比:32%
电动车换电/充电柜 占比:18%
免费Wi-Fi 占比:15%
图书报刊阅览角 占比:5%
政策咨询、法律援助 占比:5%
职业技能培训、安全教育讲座 占比:6%
心理疏导、情绪减压服务 占比:8%
便利超市(购买日常用品) 占比:3%
其他 占比:8%
8. 如果站点提供付费但优惠的增值服务(如低价按摩、快速理发等),您的态度是?
非常欢迎,有强烈需求 占比:35%
可以考虑,看具体项目和价格 占比:50%
不需要,希望保持完全免费 占比:15%
您通常通过什么渠道获取服务站点的活动信息?
站点内的海报/通知 占比:15%
微信社群(如小哥群、站长群) 占比:30%
平台APP(如美团、蜂鸟、顺丰等内部推送)占比:5%
同事/朋友口口相传 占比:48%
从未收到过信息 占比:2%
9. 对于建设好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您还有什么其他的意见或建议?
无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清晰勾勒出新就业群体的基本画像与核心需求。从职业构成看,外卖配送员(32%)和快递员(17%)是主力军,网约车司机占10%,整体工作强度较大,超过半数(53%)日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但有近半数(47%)每日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其中超过12小时的占1%,体现出该群体高强度的工作常态。他们的活动轨迹高度集中于住宅区(60%)和商业区(25%),这为服务站点的选址布局提供了明确导向。
在服务需求层面,数据揭示了从“基础保障”到“生活品质”的进阶渴望。“硬需求”极为突出:低价简餐/早餐(32%)、电动车换电/充电(18%)和免费Wi-Fi(15%)高居新增功能期待榜前列,这与他们快节奏、强耗电的工作特性紧密相关。同时,心理疏导(8%)、技能培训(6%)等“软服务”也获得一定关注,显示出群体对身心关怀与发展支持的潜在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付费增值服务,半数人(50%)持务实开放态度(“看具体项目和价格”),另有35%表示“非常欢迎”,这为站点探索可持续的“公益+市场”运营模式提供了可能。
信息传播渠道的分析结果颇具启发性,“熟人网络”成为绝对主渠道,近半数人(48%)依靠同事朋友口口相传,远超微信社群(30%)和站点海报(15%)等官方渠道。这既反映了群体内部紧密的社交联结,也提示我们现有宣传方式在穿透力和有效性上仍有提升空间。如何有效激活并融入这张“隐形”的社交网络,是未来提升宣传效能的关键。
三、下一步建议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优化服务。针对新就业群体对简餐、充电、网络等突出需求,积极协调资源,探索引入合作方,在服务站点的服务功能上做“加法”,重点提升餐饮补给、能源续航等核心服务能力,满足基本工作生活需求。
二是坚持精准高效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新就业群体内部社交网络(如微信群、同事传播),结合站点内海报等传统方式,构建多元化、精准化的信息发布渠道。探索与主要用工平台(APP)合作推送信息,提高活动与服务信息的触达率和知晓度。
三是坚持持续改进完善机制。建立常态化的意见反馈渠道,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新就业群体的服务需求变化和使用体验。根据反馈不断优化站点运营管理、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提升服务站点的利用率和满意度,切实将服务站点建设成暖心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