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残疾人之家”如何更加精准服务残疾人群体?“美丽工坊”省级试点如何从“有形”向“有效”转化?近日,市残联党组成员丁黎庆带队考察调研荷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专题调研嵌入式“残疾人之家”、“美丽工坊”试点工作情况后指出,要坚持党建引领,搭建有效服务平台,激发残疾人工作创新发展活力,不断提升残疾人生活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街道副主任陈丽云陪同调研。
作为江苏省首批“美丽工坊”示范点,新闸街道残联围绕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坚持从“文化润心、技能筑基、服务提质”三维发力,拉长残疾人就业增收链条,以增智提能激发残疾人生活信心,助力街道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在调研活动中,陈丽云详细介绍了“美丽工坊”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在实地考察技能培训、产品展销、无障碍服务等模块,特别是了解到街道残联创新“订单式开发+弹性培训”模式,打造“高校专家+电商团队”队伍,引入“竹编”“非遗文创”等特色产品线,通过“品牌孵化+直播带货”安置残疾妇女22人、带动灵活就业45人、年培训超800人次等情况,丁黎庆对街道“美丽工坊”试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下一步,街道残联要以“美丽工坊”省级试点为抓手,聚焦残疾人多样化需求,在探索全生命周期服务上创造更多的“新闸经验”。
近年来,新闸街道残联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深化残疾人服务平台建设,以荷园社区为依托,建成嵌入式“残疾人之家”,推动更多的服务资源下沉基层,从“物理覆盖”向“效能辐射”转化,真正实现残疾人“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走得远”。目前,嵌入式“残疾人之家”整合日间照料、康复支持、就业辅导等8大类服务,累计开展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36场次,服务残疾人超500人次,“15分钟助残服务圈”惠及更多的残疾人群体。丁黎庆要求,社区要加强“残疾人之家”的建管营工作力度,在机构建设、日常管理、服务延伸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社区和残疾人双向奔赴。
下一步,新闸街道残联将强化党建引领残疾人工作,以精细化服务为导向,推动残疾人服务提质增效,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