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闸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力推动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资源整合、力量集中、精细治理”为抓手,通过标准化打造、规范化运行、多元化赋能,将综治中心打造成为基层治理的“平安引擎”,有力助推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01集智聚力汇能,夯实基层治理“主战场”
新闸街道坚持“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原则,融合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非诉讼服务中心,对街道综治中心进行整体升级,设置综治大厅、群众接待室、调解室、指挥调度室、心理辅导室、律师咨询室、办公科室等7大功能区域,面积达300平方米。
整合街道资源,组织协调矛盾纠纷问题较多的职能部门派骨干常驻综治大厅,其他重点领域部门轮驻,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效,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解决心头事”。目前,已有信访、司法、网格等10个职能部门进驻,专职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三官一律”等调解队伍随时响应,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由“多头分散”向“集中治理”转变。
持续提升协作配合效能,实现政法办、社事办、12345热线、退役军人、工会等条线集中调处,推动民情工作室、老兵调解室、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实体运行。定期开展联席会议,针对辖区内重大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搭建“预警预判、联动处置、就地化解”一体化实战平台。
02多维精准发力,打好纠纷化解“组合拳”
打造“新法润荷”民情工作室,以“1+1+N”模式,配备1名司法专干,1名信访骨干和3名专职调解员,秉承“四心”工作理念和“1346”工作方法,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今年以来,工作室共协助法院成功调解诉前案件13件,协助综治中心调解基层矛盾21件,有效引导群众依法、有序、文明化解矛盾纠纷。
制定《新闸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汇编》,明确工作流程和分工,形成“统一受理、分类流转、多元化解、跟踪问效”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做到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今年以来,街道综治中心共受理各类基层矛盾纠纷144件,化解137件,化解率95%。
坚持“网格+警格”机制,组织网格员协同社区民警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利用“苏解纷”等系统平台,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问题,协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切实发挥“小网格、大作用”。今年以来,为群众解决各类需求问题763件。
03法治护航善治,延伸综治中心“服务触角”
扎实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程,综治中心为各村(社区)配齐法律顾问,发挥律师群众威信高、法律专业强的优势,帮助居民维护自身权益。成立信访、司法工作专班,派遣条线骨干积极下沉,指导村社区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共调解居民家庭纠纷、邻里关系等矛盾77件,调处率100%。
打造联东U谷“一站式”服务中心阵地,街道综治中心联合江苏东臻律师事务所进驻园区,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矛盾调解、政策解读等综合性服务,不断延伸社会治理触角。今年以来共开展值班咨询、法治讲座、一对一问诊等主题活动5场,为20余家企业答疑解惑,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创新拓展宣传形式,开展“假期青少年一日调解员”活动,邀请大学生到街道综治中心大厅坐班,沉浸式体验“受理、研判、处置、流转、回访”等各环节工作,增强对综治中心的认同感。借助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节点,定期开展户外摆摊宣传活动,现场向群众介绍综治中心服务流程、化解矛盾纠纷的具体举措和典型案例等,不断提升综治中心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引导群众遇到矛盾问题就到综治中心“找个说法”。
下一步,新闸街道将持续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宣传载体,凝聚社会共识,以“平安底色”提升群众“幸福成色”,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政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