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服务>>主题服务>>交通出行>>动态资讯>>内容

《新华日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当好交通强省“开路先锋”
发布日期: 2025-08-14    来源:住建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伫立瓜洲古渡向南远眺,一桥横卧江面。

桥上,南北车流在钢铁骨架下短暂擦肩,轮胎碾过沥青路面的沙沙声和着汽笛嗡鸣,交织不息。桥下,江水浩荡向东,波涛翻卷着日光碎金,追逐飞鸟远去。

此桥名为“润扬”,连接“京口”与“瓜洲”,为中国首座由悬索桥和斜拉桥两种结构组合而成的特大型桥梁,至今跨江已有二十载。穿过时间洪流,王安石吟唱“京口瓜洲一水间”时,遥望对岸的双眸带着对家乡的眷恋。而另一道风雨岁月中始终不屈的目光也回归家乡,于此地有了具象。

那目光来自润扬大桥东北方向,是茅以升纪念馆主厅内的坐式铜像。铜像背靠“人生征途 桥梁以渡”八个大字,虽不言,但属于“中国现代桥梁之父”的故事正在无声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桥梁建设者。

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笔者走进镇江茅以升纪念馆,回顾“抗战必胜,此桥必复”的铮铮誓言,看茅以升留给后来者的“火种”,如何于当代凌空飞架,于江苏大地点亮漫漫星辰。

炸桥立誓 星火燎原

时间回到1933年,杭州。彼时,因钱塘江水深潮涌,江底流沙无形,难以安置桥墩。茅以升经过数月实地考察,创造性地拿出铁路公路上下联合式的钢桥设计方案。

1937年9月26日,第一列火车隆隆驶过中国人设计自建的首座公铁两用桥。通车仅89天,日军铁蹄迫近。茅以升亲手引爆预埋炸药,南2号桥墩崩塌、五孔钢梁折断坠江。

时至今日,硝烟散尽,炸毁的断桥也早已重生为钢铁脊梁,钱塘潮声里回荡着“不复原桥不丈夫”的回响。而茅以升也遵其遗愿“回到”家乡镇江,以另一种形式见证“中国桥隧”不断迈向新程。

“为了以更饱满、更立体的方式展现茅以升先生在桥梁工程与科教事业上的深远贡献,润扬大桥通车一年后,这座纪念馆也应运而生。”江苏润扬大桥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彦积极参与馆内讲解工作,将科技创新、科研探索、技术变革、原创发明等与茅以升科技报国、科普教育的精神融合贯通,让参观者沉浸式感受科学家精神。“先生‘爱国、科学、奋斗、奉献’的崇高精神会永远激励故乡的人,也会在更多江苏桥隧建设者、养护者心中生根发芽。”

“数字战场” 毫米必争

肩负交通强国建设的时代重任,江苏作为万里长江奔腾入海的关键节点,天堑变通途的壮举在此不断书写。江苏交控人用一座座世界级桥梁,铺就了强国基石的坚实一步。

时钟拨回至1999年,中国第一座超千米特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横空出世,飞架两岸,开启了江苏跨江发展的新纪元,也标志着中国向桥梁强国迈出的关键一步。此后,四项技术创当时之最的润扬大桥、千米一跨的苏通大桥、创新三塔两跨的泰州大桥、联通沪苏的崇启大桥、公铁两用的沪苏通大桥、首座高速铁路公路两用悬索桥五峰山大桥、加速宁镇扬“同城化”的宁扬长江大桥、双层桥面的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十余座巨龙相继腾跃江海。“建千米桥 守百年业”的理念深植于心,从江阴大桥的破冰到五峰山大桥的超越,江苏交控人一次次攻坚克难、挑战极限、创造奇迹,铸就了一座座平安桥、融通桥、民生桥、连心桥,将天堑化作通达美好的幸福通途,为中国迈入桥梁强国增添了辉煌的江苏印记。

当建设者的荣光沉淀为时代的丰碑,守护者的使命便成为新的征程。“三十年路面,一百二十年桥”——这是江苏交控对桥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庄严承诺。从“建桥人”到“守桥人”,转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对毫米级精度的极致追求和对安全畅通的永恒责任。

视线从润扬大桥桥面,转移至钢箱梁内部。光线昏暗的狭长舱室中,一台搭载磁吸附履带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沿预设轨道缓缓移动,高清摄像头如鹰眼般扫描桥梁底部每一寸表面。识别到疑似裂纹时,机器迅速对焦,亚毫米级裂缝图像实时回传至指挥调度中心。这幕高效精准的巡检场景,正是润扬大桥研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日常作业实况。

“一般情况下,桥梁钢箱梁焊缝处容易发生疲劳开裂,影响桥梁结构安全,以往想要完成全段桥梁疲劳裂纹检测,需要8个工作人员连续工作20天以上,检查3万多节U肋。”朱彦表示,润扬大桥牵头研制的智能巡检机器人适合钢箱梁应用环境,能够在箱梁内自动行走、采集桥梁底部图像及表面裂缝,进而完成桥梁钢箱梁疲劳裂纹的数字建模。这样的巡检工作,智能巡检机器人自动运行一周即可轻松完成。

如今,守护这些超级工程,就是守护交通强国的基石,是一场与时间、与环境、与材料耐久性进行的“毫米必争”持久战。江苏交控管养着全省12座跨江大桥中的8座,其中大部分已运营超十年。如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苏式养护”,构建现代化桥梁管养体系成为核心课题。江苏交控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陈金东表示:“守护桥梁安全就是守护生命线,我们必须以‘每一毫米都不放过’的精细态度,让科技创新成为驱动桥梁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

抬眸望去,一系列有益探索已陆续落地。江阴大桥构建“空地一体”智能网,无人机化身“空中哨兵”精查细看,桥面融合感知系统实时绘制荷载图谱;苏通大桥创新支座再制造技术,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关键部件续写生命;泰州大桥构建智能感知系统,实时监测桥面服役状态,数据驱动预防性养护,保障铺装长效耐久;崇启大桥智能防撞系统布设“电子围栏”,秒级预警化险于未然,守护桥与船的平安;沪苏通大桥基于5G微站打造集成健康监测、气象观测、路灯控制、安防功能的智能系统,让智慧与绿色共栖;五峰山大桥创新索夹螺杆力精密检测与维护,自动张拉秒级紧固,筑牢索夹安全基石;宁扬长江大桥首创缆内送气式主缆除湿系统,实现主缆全断面除湿,“生命线”长效耐久……从为旧支座注入新生命,到秒级预警化解风险,江苏交控的生动实践,正推动全省桥梁养护体系实现整体跃迁。安全、高效、可持续的现代交通管养图景,在这片创新热土上徐徐展开。

习而学之 薪火相传

提起茅以升,“桥梁巨匠”的身份首先映入脑海,但不被“外行人”所熟知的是,他还是国内工程教育的擎灯者。当年,他将钱塘江大桥工地变作“流动课堂”,以“习而学”颠覆传统教育,让青年学子在工程实践中淬炼真知。近百年后,在其家乡的土地上,这种精神正以新的形式在桥梁管养这一关键领域焕发生机,结出累累硕果。

面对江苏日益庞大的跨江大桥群,以及随之而来的繁重养护任务和技术挑战,如何“投资于人”,推动人才与技术的自主培育成为重中之重。为此,江苏交控成立了首个跨江大桥养护基地——世业洲跨江大桥养护基地。该基地的核心初衷之一,便是着力培育自有的桥梁养护专业技术力量,将现代桥梁的管养现场打造成新时代的“习而学”课堂。

基地依托专业平台,整合养护技术资质、研发成果、设备人才等资源,打造开放式科研协作平台。同时,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目标直指打造一支素质高、稳定性强的专业化桥梁管养“铁军”,让基地真正成为桥梁管养人才的练兵场和尖端技术的孵化地。

茅以升先生“爱国、科学、奋斗、奉献”的精神火炬,在一代代江苏桥梁人手中传递,特别是在守护这些跨江巨龙安全的管养者身上熠熠生辉。近年来,江苏交控桥梁管养战线涌现出了“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十大桥梁人物”等一批传承茅以升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扎根桥梁管养一线,用智慧和汗水守护着天堑通途的安全畅通,以卓越的业绩诠释了新时代的“习而学”与责任担当。

“我们正积极向大桥常态化检测、集约化养护、科学化育人的目标进发,努力将养护基地打造成大桥的贴身护卫、专业管家、健康医生。”世业洲跨江大桥养护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基地已完成润扬大桥、泰州大桥等5座重要跨江大桥管养团队的建设与进驻,常态化养护工作全面铺开。团队致力于将桥梁检查、检测、监测、技术分析及后评估深度融合,锻造跨江大桥养护领域能力过硬的技术团队,最终实现核心管养能力的独立自主与可持续发展。

经纬铸骨 真心暖途

当科技创新与专业人才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澎湃活力在江苏交通领域持续释放。肩负着保障全省交通大动脉安全畅通的重任,江苏交控以“开路先锋”的姿态,全力守护着江苏高速路网上6000余座桥梁的安全与耐久。

作为江苏高速路网运营管理“主平台”,江苏交控深知桥梁管养责任重于泰山,始终将“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作为核心使命,将管理创新和品质升级贯穿于桥梁管养全生命周期。江苏交控党委书记、董事长邓东升表示:“面对长期超饱和车流,我们将始终以管养创新和品质升级回应群众期盼,奋力建设世界一流高速路网和世界一流企业,让江苏高速成为人民满意的平安通途!”

这份承诺正转化为坚实行动。江苏交控高水平履行全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主渠道”核心功能,稳步推进主通道扩容、过江通道、省际接口等10余个百亿级重点高速项目,截至今年7月底,累计完成重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622亿元,为加快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道路桥梁,之于国家,是经纬纵横的动脉,是版图凝聚的筋骨;之于人民,则是诗与远方的抵达,是心之所向皆可往的底气。江苏交控不仅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高速路网和世界一流企业,更将铸就美好出行的幸福之基视为根本。在服务提升方面,公司不断优化完善服务设施网络,切实提升道路畅行体验感和公众服务体验感,确保每一座桥梁不仅是交通的纽带,更是安全、便捷、舒心的旅途保障。

江水奔涌,见证征途。茅以升铜像的目光,仿佛穿透时空,与润扬钢梁内跃动的智能检测红光、与管养现场忙碌的身影遥相呼应,那是以创新与实践守护通途的承诺,是“此桥必复”誓言在新时代管养维度的生动延续。江苏大地上一座座刷新纪录的“首座”与“之最”,正是这精神传承与科技力量交相辉映铸就的丰碑,也是江苏全速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最有力的注脚。

(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508/13/node_6.html#content_1475325)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