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领导之窗>>王行杰>>我的活动>>内容
1月3日上午,政协常州市钟楼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5位政协委员和1位特聘委员上台,聚焦医疗、文化、经济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以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合力推动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建设全面提质,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钟楼答卷作出政协贡献。
区委书记李超鲲,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李德森,区领导冯素俊、邹源、王旭锋、胡金芳、谢志诚、王行杰、徐旭东、黄勇、徐亦波、李方平出席会议。
一、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言人:王冰(代表北港街道政协工委)
常州健康医疗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9年,钟楼区启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建设,如今已具备全省领先的应用基础,智慧健康云成熟、大数据服务成体系、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然而,产业应用存在数据敏感、需求复杂、贡献分配难等问题。为此,提出搭建数字健康实验室、创新组织运营模式、切入产业真实需求等建议,通过这些举措,旨在激发产业动能,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在“AI+医疗服务”“AI+保险金融”“AI+科研培训”“AI+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释放数据的产业应用价值。尤其在探索数据流通应用机制中,可以尝试打造市场化运营服务机制。
二、以点带面实施“阳光信托”,为城市小区物业治理换上新赛道
发言人:吴飞(代表永红街道政协工委)
永红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工委主任
钟楼区以“重塑信任”为核,导入信托制物业,打响“三升一降”特色的“阳光信托”物业治理模式。自2023年起,永红街道试点推广该模式,已完成20个小区导入工作,物业投诉量平均下降72.8%,物业费收缴率提升20%。
在推广过程中发现物业治理基础不牢、社区认识不足、业主自治水平不高、物业企业转变慢等问题。为此,建议从依法依规推动机制建设、精准指导推动队伍建设、扶持培育推动能力建设、赋能还权推动物业转变等方面持续完善,进一步提升物业治理水平,为城市小区物业治理换上新赛道,让居民满意,推动基层治理不断发展。
三、关于支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加强综合科室建设的建议
发言人:贾羲(代表民盟钟楼区基层委)
民盟钟楼区基层委副主委、区政协研究室主任
2019年市妇幼保健院搬至钟楼后与市一院成立医疗集团,五年来综合科室从无到有,但仍存在综合医疗科室投入少、服务比重低、服务钟楼效果不显著等问题。为此,建议深化府委合作,促市一院持续加强托管帮带;深化区院共建,增挂“钟楼医院”“钟楼公卫中心”牌子;设置专项基金,助力妇保院承担钟楼区医疗卫生工作。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提升妇保院综合诊疗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均衡,实现钟楼人民看病保健基本不出区。
四、关于焕新钟楼工业遗产的建议
发言人:过舒阳(代表民进钟楼区基层委)
民进钟楼区基层委员会、常州市荆川小学副校长
钟楼区成功将13处工业遗产转化为新空间,入库常州市“532”重点文旅项目,但在工业遗存焕新过程中,园区运营面临政策落实缺乏具体路径、载体发展同质化、集聚效应难以形成体系等问题。为此,建议加强规划引领协调,借鉴杭州经验,明确保护利用总体思路,统筹推进项目;丰富演艺空间供给,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支持园区改造升级;推动链条产业融合,打造文化展示地标,实现工业遗产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通过这些举措,让工业遗存焕新,助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五、聚焦智慧农业 加快“四链融合”,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发言人:谢宇(代表九三学社钟楼区基层委)
九三学社钟楼区基层委副主委、区住建局副局长
2024年,钟楼区抢抓“两湖”机遇,打造35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实验区”。聚焦智慧农业,目前,已依托江苏省钟楼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多个智慧农业发展平台,16家企业入驻,近三年总产值约3.58亿元。不过,钟楼区在智慧农业发展中还存在高位管理指导不强、地方特色不足、人才培养匮乏等问题。对此提出通过架设运维链、补强产业链、做优品牌链、耦合职教链等举措,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六、提升钟楼“运河水环”人文内涵,打造运河文创名区
发言人:余知健(代表区政协教文卫体和文史委)
区政协教文卫体和文史委主任
近年来,钟楼区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契机,推进“运河水环”建设,已形成运河文化、绿色风光、特色旅游三带,文旅载体日益丰富。但仍存在文旅产品开发不系统、文商旅融合不全面、文旅品牌知晓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区政协教文卫体委建议,打造魅力运河文旅长廊、活力消费集聚地和都市休闲后花园,通过建设文旅地标、完善消费生态、发展乡村旅游等举措,提升“运河水环”人文内涵,打造运河文创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