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钟楼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强富美高”总目标,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以“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为抓手,调结构、促增长,在开发区西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做出实绩,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国民经济稳健向好
2019年,钟楼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8.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在一市中五区排第五。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0.35:31.5:68.1,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1.8%、8.7%、4.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高出GDP增速3.2个百分点,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从走势来看,全区GDP增长增速比2018年提升1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升了0.5个百分点,是全市唯一GDP增速高于三季度的地区,显现出较为有力的运行态势。
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进出口总额、实际到账外资、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规模工业总产值4项指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他指标未能达到年初预期。横向来看,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排全市第一,进出口总额完成进度排全市第二,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排全市第三,运行情况相对良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实际到账外资完成进度排全市第四,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全市第五,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列全市第六,完成情况相对落后。
(一)经济运行逐步复苏
1、工业经济触底回暖。2019年,全区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9.5%,增速比2018年高出13个百分点,在全市排位第三。从年内形势来看,随着下半年输变电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全区工业经济形势开始一路走高,二、三、四季度的增速分别为4.0%、7.5%、9.5%。同时。规模工业增加值全年实现增长9.1%,增幅高于去年14.2个百分点,在全市排第三。七大行业“五升二降”。2019年全区七大行业完成规模工业产值401.27亿元,同比增长9.4%。虽然农机产业持续低迷,但在输变电产业快速增长27.3%的带动下,全区机械行业最终实现产值260.64亿元,同比增长11.8%,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6个百分点,依然是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建材行业受益于房地产开发形势回暖和地铁施工,同比增长24.9%,增长较快。冶金行业和纺织服装行业同比分别下降2.7%和0.1%,出现负增长。重点板块支撑有力。2019年北港、新闸两个主要工业板块完成产值增速分别为11.5%和12.3%,拉动全区规模工业产值增长4.6和3.5个百分点;永红街道由于二电仪产品结构升级,全年产值增速达到46.7%,实现较快增长。南大街街道受农机产业影响,产值同比下降7.7%,是唯一下滑的地区。
2、重点服务业浮出水面。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03家,实现营业收入119.01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2018年高出5.9个百分点,重回上升区间。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五大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5.63亿,增长8.8%,运行情况良好。传统交通运输业止跌趋稳。得益于政府补贴到账和公交票价的提高,全区40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重点企业实现营收13.09亿元,同比增长5.4%,增幅比去年提高37.2个百分点,扭转了大幅下滑的趋势。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随着信息消费、网购、新兴交通出行等业态发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1.36亿元,快速增长11.1%。传统板块仍不景气。作为传统服务业的主要聚集地,南大街、荷花池街道完成重点服务业营收35.34亿元,同比下降4.6%,拉低全区规上服务业增幅1.5个百分点。而开发区(含邹区)板块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77亿元,同比增长5.3%,拉动全区服务业增长1.5个百分点,形成新的增长点。
(二)需求层面稳中有忧
1、消费市场整体平稳。2019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13亿元,同比增长7.9%,增幅较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排全市第四。其中,限上社零总额282.68亿元,同比增长6.2%,总体运行较为平稳。从结构来看,限上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28.35亿元,同比增长5.6%,拉动限上社零增长4.6个百分点,仍是消费市场的主要支撑;限上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82亿元,同比增长18.6%,增幅较三季度提升2.7个百分点,高于限上社零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增长较快。从板块来看,邹区镇、西林街道、五星街道的限上社零总额分别增长13.3%、13.5%和11.8%,发展相对较快;新闸和北港同比分别下降2.5%和3.5%,出现负增长,板块首尾差距为17.8个百分点,高出前三季度0.3个百分点,地区差异有所扩大。从商品类别看,全区限额以上零售商品共22类,有15类商品实现销售正增长,增长面68.2%。其中,通讯器材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74.4%和46.8%,居民消费升级的特征更加突出。汽车销售市场在政策因素影响下有所回暖,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63.64亿元,同比增长0.9%,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6.9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跌幅收窄。2019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跌幅较三季度收窄3.6个百分点,形势有所好转,但仍未浮出水面。其中,工业投入同比下降1.6%,服务业投入同比下降5.8%,对全区经济的拉动整体不足。工业投入结构优化。2019年全区工业技改投入同比增长3.4%,高于工业投入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完成8.33亿元,占工业投入比重为22.3%,比2018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快速回暖。全区2019年在建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共计43个,实现增速45.7%;商品房竣工面积增长204.6%,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3.8%,形势远好于去年。重点板块表现乏力。全区8个板块的固定资产投资“五增三降”,北港、永红两个重要板块分别下降12.7%和29.4%,拉低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5个百分点;五星街道同比增长32.1%,实现较快增长;新闸街道增速较三季度提升9.7个百分点,回升较为明显。
3、对外经济稳健运行。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184.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增速列全市第二。其中出口、进口总额分别为165.58亿元和19.33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8.1%和9.6%,发展较为均衡。外资利用方面,全区外资实际到账与去年基本持平,完成1.9亿美元,提前2个月达成全年目标,完成情况良好;全区新增外资注册企业22家,其中开发区(含邹区)新注册外资企业11家,贡献较大。
二、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
(一)财税收入持续增长
在国家减税降费大环境下,2019年全区实现公共预算收入46.59亿元,同比增长6.8%,在常州市排第一。但比2018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其中,实现税收收入42.07亿元,同比增长6.6%。税收收入占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0.3%。与去年基本持平,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二)工业运行质效提升
2019年,全区规模工业整体运营效益和质量又有提升。效益方面,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0.4%,较去年提高58.5个百分点,排全市第一;亏损企业44家,亏损面15.8%,较去年下降1.3个百分点,亏损额同比下降55.7%,整体效益情况明显改善。质量方面,全区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2%,产销率为99.5%,基本保持衔接;两项资金合计同比增长8.3%,低于规模工业产值增速;资产负债率为52.1%,较去年下降3个百分点,运行风险控制总体理想。
(三)新型经济蓬勃发展
2019年,全区新型经济欣欣向荣,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十大产业链贡献突出。全区十大产业链企业全年上报产值250.8亿元,同比增长18.1%,高于规模工业平均增速8.6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6.9%。其中,智能装备制造和智能电网行业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21.9%和24.8%。文化产业欣欣向荣。全区87家文化产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29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工业企业贡献相对突出,实现营业收入27.11亿元,增长25.8%,拉动文化产业增长8.3个百分点。众创空间发展步入正轨。2019年,全区列入统计的众创空间共41家,其中税收超500万的有16家,新认定的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众创空间全年实现税收2.52亿元,新增注册企业317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家,规模和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四)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2019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645元,总量水平居全市第二,同比增长8.0%,继续跑赢GDP。从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占比为63.0%,依然是全区城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转移净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5%和9.1%,高于居民收入增速平均水平。支出方面,全区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33023元,同比增长7.2%,低于收入增速0.8个百分点。从支出构成来看,食品烟酒、居住支出合计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8%,是主要消费方向;教育文化娱乐同比增长8.9%,引领居民消费增长。
三、发展后劲仍显不足
(一)载体流失制约经济发展
目前,全区有四上单位1012家,数量较2016年净减91家。三年间,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房地产企业数量分别净减60、46、1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减少近五分之一,退库单位中也不乏常松、岩松等一些规模较大的重点企业。2019年底,全区又有100家四上单位退库,占单位总数比重近10%,流失情况仍然严重。从板块情况来看,四上单位数量呈现“二升六降”的态势,与2016年相比,除邹区镇和西林街道单位数量有所提升,其余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五星街道四上单位净减63家,数量超过五星街道2016年四上单位数量的1/3。
(二)警惕工业经济疲软回落
今年规模工业经济低开高走,最终实现了9.5%的快速增长,但稳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一是工业经济全面复苏尚需时日。2019年全区输变电产业贡献突出,产值同比增长27.3%,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5%。但与此同时,大多数行业仍然承受着较大的发展压力。在25个国民经济行业中,有13个行业出现负增长,占比超过50%,其中5个行业跌幅超过10%。二是输变电行业发展瓶颈期将近。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西电、东芝等主要输变电企业基本已经产能全开,而且目前没有重大项目在建,短期内不可能大幅提升产能。因此,如果没有政策的持续刺激,输变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势头可能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
(三)投资项目情况堪忧
从目前全区的投资情况来看,重点项目疲软是投资数据下滑的主要因素。一是5000万元以上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双下降。1-12月,全区5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同比净减32个,数量几乎减少一半。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比上年同期下降72.21%。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30.4%,低于天宁区48.2个百分点,居全市末位。二是重点项目推进缓慢。全区106个区重点项目年内开工99个,完成投资173.39亿元,完成时序进度81.0%,低于年初预期19.0个百分点。
2019年,全区经济发展总体稳健,总量增长触底反弹,在发展质效上也取得了一定突破。但要看到,由于经济载体流失、固定资产投资低迷等原因,全区经济运行面临的后续压力不减,稳增长的长期基础仍不牢固。全区今后仍需在推动转型升级、改善营商环境、加强项目招引、挖掘四上单位等方面继续寻求突破,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