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我区工业经济快速回暖,投资运行稳步提升,第三产业缓慢复苏,经济发展整体情况较半年度明显好转。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根据市反馈数据,前三季度全区实现GDP现价总量572.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5%,高于二季度1.7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8.0亿元,同比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92.69亿元,同比增长2.2%,第三产业占GDP比重68.6%。从GDP运行情况看,我区经济运行总体符合预期,第二产业支撑起了我区经济的复苏,而占比较大的第三产业仍然处于缓慢恢复阶段,对全区GDP增长争先进位形成较大影响。
1-9月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考核目标
1-9月
全市 排位
绝对量
增幅(%)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
572.54
2.5
7
2
规模工业总产值
—
352.21
5.6
3
规模工业增加值
5%
5.2
4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8.7
4.7
5
固定资产投资
4.5
6
高技术产业投资
20.03
62.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5%
293.36
-2.9
8
实际到账外资
万美元
19000
19049
23.2
9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
44890
3.0
注:考核目标为常州市高质量发展考核6项经济类个性指标分解任务
对照考核目标,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现一般。6个高质量发展个性指标中,只有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了年初目标,其他5项指标均未达到目标任务。横向排位来看,我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全市排第1,实际到账外资进度全市排第2,排位靠前;而GDP增速排在全市第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排第5,排位相对落后。
(一)产业发展“二强三弱”
1、工业经济快速回暖。前三季度,钟楼区规模工业经济继续快速回暖,实现产值增速5.6%,较半年度提高了4.1个百分点,排全市第3。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5.2%,较半年度提高4.1个百分点,排全市第3。七大行业“四升三降”。1-9月,钟楼区七大行业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7.7%。其中,机械行业产值同比增长9.7%,主要是农机企业受益于国家“保耕”政策,实现快速增长;防疫产品生产企业异军突起,带动生物医药业前三季度产值同比增长640.5%。化工、纺织服装和建材行业产值同比分别下降6.9%、9.2%和7.8%,依然处于负增长态势。运营效益平稳向好。1-9月全区规模工业销售增长6.9%,低于产值增速0.8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8.6%,产销衔接程度较好。利润总额实现增速44.0%,较半年度提升2.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71家,亏损面25.0%,较半年度下降4.6个百分点,效益情况良好。重点板块实现支撑。邹区、北港、新闸板块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0.1%、4.6%、5.7%,发挥了重点工业板块的支撑作用;西林板块同比增长20.3%,增长最快;五星、永红、荷花池板块仍未浮出水面。
2、商贸行业恢复缓慢。前三季度,全区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实现销售额677.61亿元,同比下降1.5%,降幅较二季度收窄2.3个百分点。但横向来看,我区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增幅全市排第7,恢复情况在全市相对偏慢。行业方面,批零住餐行业出现明显分化。受石油制品行业低迷和部分重点企业关停影响,三季度全区限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508.53亿元,同比下降2.6%,低于全市平均9.7个百分点,恢复情况不甚理想。限上零售业在实体零售业态大力促销的助力下明显改善,累计实现销售额158.02亿元,同比增长1.8%,比二季度提升4.3个百分点。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16.5%,但因为体量有限,影响相对较小;限上餐饮业恢复较快,三季度实现限上营业额10.30亿元,同比增长3.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重点企业方面,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和疫情期间出行需求大幅削减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州石油分公司、常州市中油石油销售有限公司的销售额大幅下降,三季度两家企业销售额共计81.68亿元,同比下跌19.8%,拉低全区限上批发业增速3.9个百分点;板块方面,邹区镇、五星街道、南大街街道和荷花池街道四个板块的批零住餐销售增速为正,分别为6.4%、4.7%、1.1%和0.7%。其余四个街道均为负增长,其中永红街道和北港街道同比下降29.4%和11.1%,跌幅较大。
3、服务业低位运行。1-9月,全区216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9.99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二季度、一季度分别收窄4.0和6.3个百分点,但仍未浮出水面。十大行业“四升六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教育业同比分别增长26%、43.7%,形势较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作为主要支撑行业,跌幅逐步收窄,1-9月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7%,比二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下降26.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下降24.9%,情况依旧不容乐观。GDP支撑力度有所加强。全区服务业纳入GDP核算的行业有11个,涉及企业137家,1-9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增幅比二季度提升3.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升3.2个百分点。板块五升三降。北港、永红、南大街街道规上服务业营收同比分别增长15.2%、10.5%和11.4%,增长较快;新闸街道、荷花池街道同比分别下降24.8%和18%,跌幅较高。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提升
前三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增速比半年度提升3.1个百分点,在全市排第5。投资格局两极分化。1-9月,全区工业企业投资意愿依旧不强,工业投资同比下降51.0%,跌幅比上半年扩大7.4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则继续向好,同比增长17.6%,增速比半年度提升6.3个百分点,分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工业投资在低位中优化。1-9月,全区技术改造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05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6.0%,接近一半。高技术制造业投资5.98亿元,同比增长9.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39.0%,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10.2个百分点。5000万以上项目支撑作用明显。1-9月,全区计划总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共56个,同比净增28个,完成投资30.40亿元,增长198.3%,拉动全社会投资12.6个百分点,占全部项目投资的比重为71.9%,比去年同期提升43.8个百分点。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共计31个,同比净增12个,完成投资23.68亿元,同比增长187.5%。板块分化明显。房地产成为板块投资运行的风向标,西林和新闸街道受益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0%和19.0%;永红和荷花池街道则由于房地产项目匮乏,投资同比下降36.3%和14.9%,跌幅较大。
(三)财政收入情况好转
1-9月,全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75亿元,同比增长4.7%,较上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市排第3。其中,税收收入35.02亿元,同比增长5.7%,税比为90.4%,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主要税种中,实现土地增值税5.11万元,同比增长151.4%,拉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3个百分点,对财政收入贡献最大;实现契税4.64亿元,同比下降28.6%,下跌较快。
(四)外资引进提前完成
1-9月,全区工商注册外资4.51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实际到账外资1.90亿美元,同比增长23.2%,提前完成全市下达目标,完成进度在全市排第2。板块来看,西林、南大街、荷花池三个街道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外资引进较为得力;而邹区镇、北港、新闸、五星街道完成情况没有达到时序进度,永红街道尚未有外资入库。
(五)居民收支喜忧参半
1-9月,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90元,同比增长3%,比二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增速在城镇居民中排全市第一,在城乡居民中排全市第六,疫情之下的居民总体收入得到保障。其中,工资性收入28262元,占63%,同比增长3.1%,仍为居民主要的增收来源。经营净收入5566元,同比下降6.8%,疫情对居民经营活动的影响仍然较大。支出方面的情况则不容乐观,1-9月全区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同比下降了4%,消费信心明显不足。基本的食品、居住类支出同比增长5.8%和10.7%,依然保持增长。除此之外,衣着、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改善型生活消费支出全面萎缩。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行业年内难以恢复
全区批零市场分化明显,1-9月粮油食品、烟酒饮料基本都维持了稳定的增长。与此同时,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销售同比下降19.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销售同比下降9.3%,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同比下降18.8%,情况仍然根本好转。文化旅游方面,全区6家旅行社二季度当季实现销售仅2.5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7.4%,年内难有太大的起色。
(二)投资运行稳中有忧
虽然投资运行稳步向好,但其中房地产开发份量过重。1-9月,全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4.79亿元,增长11.2%,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7.9个百分点,其中上报土地款65.5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达52.5%。到9月份止,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已经连续36个月超过70%,占比甚至已经远高于对标地区姑苏区的52.1%。与之相反,我区占GDP比重26.9%的工业经济投资意愿薄弱,只贡献了投资总量的9.2%,同比更是下降了51%,并不足以支撑工业经济的后续发展,投资单腿走路的问题较为严重。
(三)高质量指标水平偏弱
从掌握的五个高质量发展指标情况看,全区前三季度人均GDP总量为9.25万元/人,在全市排第6;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为8%,民间投资占比57.5%,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6.8%,三项投资占比指标均为全市最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3.7%,在全市排第4。可以说,大部分经济类高质量发展指标都在水平指数上处于落后位次,要实现“逆袭”尚待时日。
前三季度,在疫情影响尚未完全退去,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大环境下,钟楼区实现了经济运行的稳步向好,但投资、消费信心的恢复需要时间,经济的全面提振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全力冲刺2020年经济增长的各项全年既定目标,仍然需要从统筹“六稳六保”,抓好政策落实、提振实体经济、扩大有效需求等方面入手,当前尤其需要抓好市场主体新增,加快项目建设推进,着力扩大消费内需,持续巩固经济运行向稳向好态势,实现经济的全方位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