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钟楼区全力应对疫情影响,坚决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推动行业复苏,经济运行低开稳走,主要经济指标年底基本浮出水面,实现“十三五”经济发展稳健收官。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20年,钟楼区完成GDP总量756.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5%。分季度看,GDP第一季度同比下降5.1%,前二季度增长0.8%,前三季度增长2.5%,运行态势呈逐季向好态势。分结构看,GDP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1亿元,同比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224.47亿元,同比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528.93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0%,圆满完成“十三五”既定目标。
主要经济指标情况看,有3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0.7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全市最高;实际到账外资完成21467万美元,超额完成全市目标任务113.0%,完成进度全市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9894元,同比增长3.9%,增速全市最高。有4项指标实现全年稳健增长: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6.9%,排全市第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2%,排全市第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排全市第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去年持平,排全市第五。另有1项指标在全年落后的情况下实现了争先进位: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5%,排全市第六。
与姑苏区比较情况看,8项指标中有2项指标姑苏区没有统计数据,无法比较。其余6项指标,2020年钟楼区在指标增幅上全面占优,地区发展差距较去年有所缩小。但在总量方面,除了规模工业产值外,钟楼区依然需要对标赶超。
(一)规模工业稳健向好
2020年,钟楼区工业经济发展稳健。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9%,在全市排第6;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在全市排第5;规模工业销售同比增长7.9%。传统产业一快一稳。农机行业受益于“保耕”政策,产值同比增长33.7%,实现较快增长;输变电行业在“新基建”政策支持下订单充足,渡过了年初的停工期后低开高走,全年产值同比增长4.2%,运行稳健。七大行业“三升四降”。全区七大行业合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407.69亿元,同比增长7.6%,对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达89.2%。机械行业、冶金行业和生物医药业实现正增长,产值增速分别9.7%、11.9%和47.9%。其中,防疫题材类企业产值同比增长519.1%,是生物医药行业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化工、电子、纺织服装和建材行业产值分别同比下降5.8%、1.0%、8.2%和8.8%,全年负增长。运营情况喜忧参半。全区规模工业产销率为103.8%,产销衔接程度较好;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7%,盈利情况良好;产成品库存同比下降0.7%,货物周转速度加快。但同时,企业亏损面达19.0%,比2019年提高3个百分点,运行风险总体有所扩大。重要板块多有支撑。全区八大板块呈多点支撑的局面,重点板块中高新园(邹区镇)、北港街道、新闸街道产值同比分别增长8.4%、6.9%、6.6%,对全区规模工业产值增长的合计贡献率达到88.9%;永红街道产值同比下降13.0%,是唯一的负增长板块。
(二)商贸行业总体平淡
2020年,全区商贸行业跌幅逐渐收窄,但在疫情影响下总体仍略显平淡。全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59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17.91亿元,同比增长7.1%;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实现销售额945.77亿元,同比下降1.7%。零售消费回暖较快。全区消费市场情况下半年明显改善,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季度增速比二季度提升9.5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7%,比二季度提升7.2个百分点。2020年,泰富、瑞和泰等6家传统商超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2.0%,跌幅比上半年收窄8.6个百分点。全区25家汽车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0.1%,比上半年提升7.4个百分点。批发行业持续低迷。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和疫情的双重冲击,限上批发业中权重较高的石油及制品销售遭受重创。受此影响,2020年全区限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696.23亿元,同比下降3.8%,拉低全区限上批零住餐增幅2.5个百分点。板块发展拉开差距。2020年,各板块限上批零住餐业销售增速明显两极分化,五星街道、邹区镇分别实现8.8%、8.6%,而永红街道和新闸街道受部分重点企业的影响,同比下跌22.4%和10.6%,增速极差达到31.2个百分点。
(三)规上服务业支撑充足
2020年,全区20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8.40亿元,同比增长7.5%,增幅逐季提升。分行业看,服务业十大行业呈现“七升三降”态势,其中五个行业达到两位数增长,行业基本面总体向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浮出水面。2020年,剔除异常企业影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收降幅逐季收窄,至四季度,增幅由负转正,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7.3%,增幅比三季度提升7.7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提升7.2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兑现潜力。全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潜力进一步显现,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16亿元,同比增长14%。行业实现营业利润3亿元,增长37.6%,利润率达到12.4%,高出服务业平均8.3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势强劲。作为新兴产业,行业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小。17家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49亿元,同比增长36.2%,增长在服务业中最快。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北港街道、永红街道、邹区镇同比分别增长24.7%、16.5%、13.6%,增长较快;城区街道整体表现一般;五星、新闸、西林街道分别下降5.4%、7.1%和10.2%。
(四)投资运行稳中有变
202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低开稳走,1-6月同比增长1.4%,增幅首次浮出水面,全年增幅同样收于1.4%,整体运行平稳。从结构看,全区工业投入同比下降39.7%,服务业投入同比增长10.3%,差距超过50个百分点,全区投资重心继续向三产倾斜。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9.7%,较今年三季度提升3.1个百分比;工业投入中技改投资占比达到69.3%,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投资结构逐步改善。从行业看,房地产投资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0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3%,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71.6%,连续39个月超七成,是主要的投资来源。2020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46.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7%,商品房待售面积39.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9%,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11.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5%,房市供销两旺。从体量看,重大项目支撑明显。2020年,全区5000万以上项目共65个,比2019年净增30个。完成投资41.95亿元,同比增长136.1%,拉动全社会投资11.7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有37个,比2019年净增14个,完成投资31.72亿元,同比增长137.5%。从板块看,2020年全区板块投资“五升三降”,增速极差达48.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成为板块差异的决定因素。邹区镇、永红、荷花池三个负增长板块合计拉低全区固定资产投资3.7个百分点。
(五)财政收入名列前茅
2020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突破50亿元关口,全年实现50.71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在全市位列第一。其中,税收贡献较为突出,全区税收收入46.42亿元,同比增长10.3%,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5.5%。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91.5%,比2019年高出1.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准。
(六)居民生活稳步提升
2020年,全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94元,同比增长3.9%,增幅在全市最快。高于GDP增幅0.4个百分点,顺利完成了“十三五”期间与经济增长同步的既定目标。从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了62%,依然是收入主要来源。但受疫情影响,工资增长仅2.5%,涨幅出现明显下滑;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6%和8.6%,保持了较高的涨幅。支出方面的情况则不容乐观,居民消费意愿在疫情影响下持续低迷。2020年,全区家庭生活消费支出32287元,同比下降1.4%。其中,食品烟酒、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等基本性支出分别增长5.0%、8.3%和5.7%,其余衣着、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支出全面下滑。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投资运行稳中存忧
2020年,虽然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实现了平稳运行。但其中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71.6%,比对标的姑苏区高出了23.6个百分点,比常州全市高出31.2个百分点,占比水平位列全市第一。而工业投入方面出现了接近40%的跌幅,总量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经跌破10%,工业企业的投资意愿依然低迷,难以支撑工业经济的后续发展。对于GDP中工业占比超25%,房地产业占比不到10%的钟楼区来说,投资偏科、单腿走路的问题仍然是短期内亟需破解的问题。
(二)小微企业复苏不及预期
尽管在经济复苏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20202年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大多是各行业中的重点企业。中小微企业在订单、用工、资金等方面受疫情影响程度更为严重。在规模工业中,中小微企业产值同比增长4.8%,低于全区规模工业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商贸企业中,限下社零跌幅超过10%,限下零售业、餐饮业均出现了较大下滑;限上批零住餐业的中小微企业表现同样低迷,销售额同比下降7.1%,低于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累计销售额更是同比下降了10.8%,整体走势明显弱于大型企业,回暖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三)消费市场恢复尚需时日
虽然进入下半年,社会经济各方面开始逐步稳定,但消费市场的恢复仍需要一定时间。从需方情况看,2020年末全区家庭消费支出同比下降1.4%,未能实现翻正,同时除基本生活类以外的其他支出全面下滑,作为消费主力的居民消费仍然低迷;从供方情况看,主要的批发、零售业态虽然全年跌幅收窄,但暂时性的强刺激政策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长期走势还不明朗;政策形势方面,由于受年末疫情出现反复和学生出行禁令的影响,全区6家旅行社全年实现销售仅4.0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2.6%,文化旅游业未能实现破冰。
总体来看,虽然遭遇了年初疫情影响,钟楼区的经济运行仍然很快走出低谷期,主要经济指标到年底时基本浮出水面,实现了全年稳健发展,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收官成绩。但目前全区在消费信心提振、投资结构改善、小微企业复苏等方面,仍然面临一定的困境和挑战。20201年,必须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以西进融合推动产业升级、以老城厢复兴带动需求扩大,巩固经济运行向稳向好基础,为实现全区“1712”的“十四五”预期目标奠定良好的开局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