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救助体制机制。依托市智慧大救助平台,优化低收入人口数据共享比对、数字监测预警、监督转办推送,常态化实施重点特殊困难群体智能监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精准性。加强“一网统管”“一网统办”服务力度,提升基层经办服务能力。实施“冬暖夏凉”送电、“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和“慈善助医”等慈善帮扶项目,兜底保障实现全覆盖。
二是深化救助探索创新。深入推进“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探索推广“W爱驿站”、救助联盟、“四色管理”等社会救助创新实践,逐步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需求。加强社会资源链接,探索社会组织等专业服务类救助,为低收入人口提供心理疏导、就业帮扶、社会融入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集中资金、链接资源,针对全区各类低收入人口、高龄独居老人中因身体原因、经济困难、语言障碍、行动不便等原因难以独自就医的对象实施“‘陪诊+服务’助困关爱行动”,提升特殊困难对象生活幸福感。
三是优化慈善资源配置。建立完善慈善资源整合机制、对接机制,落实主动发现机制,实现网格体系全覆盖。依托社区慈善工作站建立社区慈善专项基金,持续探索“社区慈善”模式,形成全域慈善生态链。结合宣传节点,踊跃参与网络募捐活动,倡导“人人慈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