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要求,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狠抓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有效化解各类安全风险隐患。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责任落实
一是压实安全责任。按照党政领导各自工作职责,印发《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2024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明确党政领导责任。结合今年工作实际,印发《钟楼区安全生产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明确各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年度重点任务,起草《关于明确钟楼区小型建设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通知》《物流园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明确部门责任分工,推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制定各板块2024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管理书,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考核,推动落实属地安全责任。
二是强化统筹部署。结合省、市方案,印发《钟楼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围绕治本攻坚“八大行动”,明确2024年3个方面、29项重点工作任务和目标。区委、区安委会累计召开3次会议,部署粉尘涉爆、“厂中厂”、防火门、社会面小场所等专项整治工作。区安委办编印《重点领域安全“一件事”工作推进情况》,定期调度、通报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进展,推动工作落实。
三是加强督导落实。区委办印发《关于在全区开展安全生产“四不两直”督查的通知》,组织区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带队,深入重点领域和场所一线,每季度开展安全生产“四不两直”督查,目前已督查发现并整改问题115条。区安委办向相关部门、板块发送警示提示函6份,对事故多发板块开展约谈1次。积极配合省、市督导,发现并整改隐患55条,组织8个区级派驻督导组聚焦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部署开展情况、防火门治理情况、粉尘涉爆专项整治、“厂中厂”综合治理等工作对各板块开展专项督导,推动压实安全责任,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125条。
(二)聚焦治本攻坚,全力开展隐患排查
一是强化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对粉尘涉爆、“厂中厂”建筑施工、文旅场所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将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固化到执法系统作为必查项,累计检查单位617家,发现重大隐患16条,立案率100%。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举报奖励机制和危化品(化工)企业内部举报奖励制度,今年以来,全区受理举报139起,奖励金额1.08万元。依托社会面小场所安全监管系统,各镇(街道)结合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通过场所自查、基层人员巡查、行业和属地检查,对系统内餐饮、商超、旅馆等12类小场所风险底数逐一核实,推动构建小场所消防、燃气等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截至6月14日,全区需核查小场所数27426家,已核查26430家,完成率96.45%。
二是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粉尘涉爆企业整治方面,对全区原有的135家粉尘涉爆企业进行了全覆盖检查,发现重大隐患32条(全部整改到位),处理举报核查17起,立案处罚2家,罚款3.1万元,目前已复工44家,关停或拆除涉粉工段企业34家。“厂中厂”综合治理方面,经排查,全区现有“厂中厂”237处,涉及825家承租单位,其中存在分层或分割出租共38处,执法检查“厂中厂”承租企业32家,立案处罚4家,罚款9.7万元。目前全区“厂中厂”风险辨识完成率达98%,可视化创建率达97%、消防“一键响铃”安装完成率达98%,拆“违”约9万平方米。
(三)优化安全监管,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一是持续推进重点企业数字系统提升。加强与企业、企业技术服务单位、市局危化处和市局技术服务单位的多方对接,及时处置系统问题。加强通报力度,每周四、五、六、日连续通报2家单位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模块的运行得分情况,及时帮助企业查找、分析原因,确保运行得分保持优良级别。
二是持续推进危化企业老旧装置改造。经排查发现我区3家单位9个设备将在2025年度到期,均不属于排查的老旧装置范围。同时,对2023年完成更新改造的2家单位4个设备组织专家开展“回头看”,现设备运行正常。
三是持续推进工贸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联合安责险风控中心,将各板块梳理出的132家需帮扶企业纳入帮扶计划,由风控中心牵头邀请专家上门服务,指导企业辨识较大以上风险186条。制作常安码扫码自查隐患上报小视频,结合两员培训指导企业提升常安码使用质效值。省系统风险报告各项数据较2023年均有提升,结合“厂中厂”和待入档工作,督促新摸排出的工业企业进行风险报告,较大风险报告率提升至86%。
(四)加强基层建设,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一是提升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制定《钟楼区公共安全体系规划2024年度实施方案》,聚力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年度6项重点项目(工作)。推动建设2家公共安全体验场馆。举办“2024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5000余份。依托钟蓝救援队,开展安全生产“五进”宣传活动30场次,覆盖1.3万人次。组织区安委会成员单位观看《安全生产责任在肩》警示教育片,组织60余名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全省“开工第一课”集中培训,并举办全区“开工第一课”培训会。聚焦粉尘涉爆、“厂中厂”企业,制定发放3000份《厂中厂安全指导手册》,分别组织135名粉尘企业主要负责人、320名“厂中厂”出租方(房东)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和培训,推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夯实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全区8个板块均已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消防派驻人员已到位,并建立了由镇长(主任)直接分管,副镇长(副主任)协管,综合行政执法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具体落实,其他党政领导和职能机构分工负责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体系,推动打通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防范“最后一米”。组织24名镇(街道)在编人员报考并申领“应急管理行政执法证”,推动提升板块执法能力。
三是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组织对全区汛期应急救援力量进行摸排,目前区级防汛抢险救援队伍2支、水上救援队伍2支、民兵应急连1支、消防抗洪抢险队1支,各板块共建立了8支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全区应急救援人员共计586名。区应急局向区发改局提交了2024年应急物资储备计划,预计6月底前完成采购。目前区水利局、区应急局储备了冲锋舟、移动照明系统、水域救援个人防护装备等物资,各应急救援队伍分别配备了冲锋舟、救生衣、抽水泵、发电机等相关物资。排查10个重要易积淹点,涉及住宅小区、道路交通等,督促积淹水点落实防汛责任人制度,配备排涝队伍、排涝装备和应急处置方案,确保发生积淹水情况时能迅速应急排涝。在区机关组织开展火灾事故应急疏散演练,增强应急处置和逃生能力。
(五)推行局队合一,全员执法提升质效
将重大隐患的查处整改闭环作为上半年执法的重心,坚持开展全员执法,优化执法方式,增强全区综合执法能力。先后开展事故隐患辨识率、发现率、整改率培训,执法模拟演练,规范化现场执法竞赛等系列业务能力提升活动。扎实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执法形象。围绕粉尘涉爆和“厂中厂”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全区共执法检查各类企业132家次,共排查隐患问题477条,其中查处重大事故隐患19条,重大事故隐患查处率同比增加280%;事前立案24件,一案双罚案件8件,占立案总数33.33%。处置12345、12350等各类平台举报55件。严厉打击粉尘企业“明停暗开”,开展夜间执法检查4次,立案查处违规复工企业7家。
二、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壁垒仍阻碍跨部门协作发力。粉尘涉爆、“厂中厂”、防火门、“拆窗破网”、打通“两个生命通道”等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往往涉及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在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各行业主管部门之间仍然存在数据壁垒,信息赋能消防隐患排查及常态监管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数据资源未能有效利用。
(二)安全意识不足暴露出企业主体责任仍需持续压实。从各级领导“四不两直”督查情况来看,部分已复工的涉粉企业负责人和“厂中厂”出租方(房东)安全生产意识仍然不强,安全管理水平较低,自查自改安全隐患的能力仍然不足。部分防火门存在安全隐患和违规设置铁栅栏、防盗网和广告牌隐患的场所经营人隐患整改主动性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亟待持续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基层监管力量与人员能力还有待加强。目前基层部分专属网格(工业园、公园等)未纳入社会面综治网格,未设置负责安全隐患排查的专职人员,排查整治工作还存在盲区。此外,消防管理服务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对消防安全专业知识掌握仍然不够熟练,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及处置能力有待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聚焦关键领域,突出源头防控,持续推进粉尘涉爆、“厂中厂”、防火门、“拆窗破网”、打通“两个生命通道”、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等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紧盯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隐患,紧盯事故集中暴露的违规动火及登高作业、外包外租管理混乱等问题,持续加强对建筑施工、燃气、消防、既有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
(二)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监管韧性。一是常态化推动安全网格全覆盖。指导镇(街)立足工作实际需求,持续优化网格划分,推动安全、工业、综治、城管等不同条线网格逐渐融合,构建起“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网络体系。二是规范化推进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持续完善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工作考核体系,出台区级考核细则,个性化设计考核指标,督促区各部门和板块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三管三必须”要求。针对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网格员定期开展分层分类专业培训,组织基层执法人员报考“应急管理行政执法证”、参加消防设施操作员专业资格鉴定,提升检查执法能力,全面凝聚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三是差异化推动区域安全治理。针对风险隐患集中的邹区镇,重点开展帮扶指导,聚焦工贸危化和“厂中厂”、消防安全、群租房、城镇燃气、物流、建筑施工、农村道路交通等七大领域,通过全面摸排、自查自改、集中攻坚、巩固提升、长效管理等五大阶段,深入攻坚治理,切实排除一批可能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社会面突出火灾隐患。四是数字化支撑重点领域监管。着眼信息化运行、规范化培训,推广运用“常治慧”APP,实现社会面小场所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依托“常州应急”APP粉尘治理、“厂中厂”等专项模块,及时发现解决突出重大风险,提升监督检查效能;用好重点公共场所燃气泄漏报警联网平台、省危化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危险化学品储存、餐饮燃气使用等重点场所本质安全水平。
(三)全力推动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确保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深入剖析以往事故和重大事故隐患典型案例,针对性开展细致排查,聚焦发现的具体问题深查彻改,及时精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不放过任何人员密集场所、看似安全区域和感觉发生事故概率不高的风险隐患,严防“小施工”、“小作业”惹大事。综合运用“四不两直”、明查暗访、交叉执法等方式严格精准执法,持续完善“双随机”抽查检查工作机制,对严重违法行为依法采取停产整顿、关闭取缔、联合惩戒、“一案双罚”等手段,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进一步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质量,真正“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