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关于对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056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19467/2024-00338
组配分类:建议提案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钟民复〔2024〕8号 发布机构:民政局
产生日期: 2024-05-16 发布日期: 2024-05-20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李团芬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如何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一、我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情况我区现有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2.8万人,占总人口28.69%,其中8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9万人,占比15.06%,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面对这一特征,我区坚持把养老服务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建有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10个、助餐点109个,实
关于对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056号的答复
钟民复〔2024〕8号
 

李团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如何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2.8万人,占总人口28.69%,其中8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9万人,占比15.06%,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面对这一特征,我区坚持把养老服务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建有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10个、助餐点109个,实现镇(街)全覆盖。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适老化改造3331户,每年享受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人数达2.3万人,建有家庭病床235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150张,开放长期护理险床位2497张,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1.64%,七类特殊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5.02%,建有区级老年大学1所,镇(街道)级老年大学实现了全覆盖。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速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

借助创建第二批省级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的契机,加强统筹谋划,强化政策扶持,整合设施资源,围绕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完成区级统筹、街道辐射、社区落实、小区(网格)参与的四级养老设施网络布局。

1.推进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永红街道荆川里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永红街道清三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荷花池街道一老一小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3个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永红街道推进涵盖嵌入式养老、文体健教、休闲品茗于一体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解决好老年人吃饭、购物、就医、养老、文化等“关键小事”。荷花池街道推动建设常州市首家老幼残共托、全龄共养的便民服务综合体,打造以老人日间照护为特色的服务站点,全方位满足老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需求特点,提升生活幸福感。

2.提升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推动完成5个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所的提质改造任务,引入专业化服务品牌企业跨区、跨街道建设或承接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打造一批连锁化、品牌化、专业化的机构,推进中心城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营。钟楼区卫健局、民政局、医保局等部门协调合作,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常政发〔2017〕117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四床融合”新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人诊所)提供签约服务,钟楼区在全市首推该项举措,鼓励辖区内民营医养融合机构开展“四床融合”服务。

3.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体系。抓好《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及运营规范》等国家和地方标准具体落实,落实我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布局要求、服务流程与规范、服务质量控制与评价等方面的行业标准,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平。培育发展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社会组织,落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综合评估制度及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等级评定和服务质量评估,创建一批标准化建设示范站点,以标杆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丰富养老供给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1.多元参与做好养老服务精准供给。以精准服务为导向,持续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探索由提供助餐助浴、家政陪聊等常规养老服务项目,向提供康复护理等医养融合模式转变,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健康生活需求。针对老年人家庭居家养老现状,完善“一户一策”方案,2024年计划为18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探索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撬动“银发经济”内驱力。推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200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年内建成,把最优质的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庭,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化、多样化服务,探索“以医助养”新模式。

2.创新智慧赋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建设1个服务热线和呼叫中心,由专业服务组织或机构运营,充分依托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网+”、物联网及无线通信、智能终端等技术手段,整合调配医疗、家政、送餐、助浴、护理、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等各类服务资源,为老年人便捷、高效的上门服务,让老年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3.多措并举扩大老年助餐服务供给。出台《钟楼区助餐服务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引入品牌餐饮企业助力老年助餐,补齐助餐服务供给链,南大街街道“人人共享”食堂、永红街道“百姓食堂”,以及北港街道梧桐苑“社区食堂”等相继建成运营,“社会力量+中央厨房+社区配送”等多种助餐形式并存,助餐服务焕发崭新活力,目前老年助餐申请人数已突破30000人。同时,24年计划建成运河苑社区、荆川里社区等5个社区食堂,有效解决高龄老人“一餐热饭”问题。

(三)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特色亮点工作

1.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医养融合发展。钟楼区建立嵌入式、联动式、协同式、内置式等多元化医养融合发展模式,入围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建设单位,不断优化医养融合服务供给结构。全区18家养老机构中共设有2家护理院(护理中心)、12家内设医务室,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开展多形式协议合作。2024年积极协助幸福天年老年公寓和国投健康五星长者公寓进行护理院(护理中心)资质申请,提升医养服务能力。

2.探索“四床融合”创新服务模式。钟楼区将继续探索四床融合模式,加大服务监管力度和资金统筹安排,指导基层准确把握服务本质,聚焦照护核心能力,形成居家照护特色。统筹协调各类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与服务,将家庭病床、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居家扩面服务和长护险服务,在服务内容、服务内容、支付机制方面进行整合,一份服务清单、一支专业队伍、一种支付渠道,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全方位、便捷化服务,深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高效可持续发展。

3.互联网+加大养老监管力度。借助“互联网+”,推进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智慧化改造,在“一平台九功能”基础上,开发区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完善居家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发挥大数据作用,加大养老数据归集,对养老服务各项指标以地图、图表、排行榜等多种方式直观展示,实现养老机构、适老化改造、助餐服务等情况全方位监管与数据分析,推进智慧养老建设,提升“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服务能力。

签发人:郑冰茹

经办人:王闵悦

联系电话:86622159

常州市钟楼区民政局

2024年5月16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