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内容
《钟楼区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共3段,全文约3400字,主要阐述我区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背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是今年10年我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文件和行动纲领。
一、编制背景
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国家、省、市均先后出台了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
我区邹区镇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管护工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更好发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推进全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经过调研分析、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形成了《钟楼区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
(一)工作目标
到2021年,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改革实施方案,编制管护责任清单。到2022年,全面摸清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家底,制定各行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到2025年,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到2030年,全区农村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建立健全并管护到位。
(二)重点任务
1、明确各级责任:包括区政府要履行指导、监督和为邹区镇政府履行责任创造有利条件的责任;镇政府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根据市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本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标准和规范,加强对邹区镇指导和监督管理。
2、开展管护体制改革试点:要求邹区镇结合实际,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制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试点方案,明确设施类别、工作路径和时间表,逐步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源、模式和手段延伸到农村。
3、完善相关管护配套制度:建立健全5方面配套制度,包括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同步落实制度、市场化专业化管护制度、使用者付费制度、设施管护与脱贫攻坚衔接制度,以此科学推动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确权登记颁证,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企业有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正确处理好使用者合理付费与增加农民支出的关系,同时,加大对经济薄弱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补助力度。
(三)保障措施
制定了保障改革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建立保障机制、加快组织实施、强化监督考核、开展宣传引导等4项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