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动态>>人社局>>内容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区人社局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向疫而行,迅速组织人员赶赴志愿服务第一线。钟楼人社局第一时间组建“党员先锋队”和“志愿服务队”两支队伍,自3月13日起,五十余名党员干部奔赴钟楼区五星街道、北港街道、荷花池街道等25个核酸采样点,他们变身“大白”“小蓝”, 在全员核酸检测的一线开展核酸采样检测登记、协助维持秩序、防疫知识宣传、搬运防疫物资等工作;支援新闸街道绿地一期、辖区工地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疫工作,主动申请进入绿地世纪城三期管控小区做志愿者,为封控群众上门核酸采样登记。这些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需要他们付出大量的精力,让防控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截至目前,钟楼区人社局已累计派出志愿者300余人次,用实际行动助力战疫,彰显人社担当。
逆风而行、共筑防线
人社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及事业单位负责人身先士卒,纷纷以党员身份加入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这一刻,大家以同志的身份,紧紧团结在一起,共担风雨,共抗疫情!
疫情突发几日,人社党员干部就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坚持了几日。他们不舍昼夜,奔波在家、单位和点位之间,脱下防护服,他们是人社政策的推行者;穿上防护服,他们是居民安全的守卫者。民生增进、疫情防控双管齐下,这就是人社人追求的“稳稳的幸福”。
退役不褪色,战斗第“疫”线
曾经他们是军人,铮铮铁骨;如今他们是人社干部,担当作为,他们就是钟楼人社的多名军转干部,张震、索玉中、王兴龙、贺华明、郑磊磊、张洪运、曹惠、左叙言、刘钦,一个个普通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永远不变的身份—“老兵”,戎装虽脱,初心不改,使命未忘,军魂永在!他们退役不褪色,第一时间响应号召,紧急奔赴清云澜湾项目现场和街道核酸采样服务点等地,充分发挥部队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优良作风,开展防疫一线志愿服务,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冲锋是战士的最好姿态,一线是战士的永久阵地。战“疫”打响,这就是他们的战场。
三上前线、有召必回
“谢谢妈妈,我这就要上前线了,害你白忙活了。”38周岁生日的这一天,区人社局党员苏锋来不及跟家里人吃一顿庆生宴,便响应组织号召,来到钟楼区定点隔离酒店——城市名人国际大酒店报到。
在隔离酒店,苏锋负责信息保障工作,主要开展隔离人员信息登录、提供送餐名单和采核酸人员名单、实时更新人员信息并反馈给指挥部等工作,庞杂繁复,他却轻车熟路、有条不紊。这场和疫情的抗争持续了三年,他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响应组织发出的志愿动员,只记得这是第三次进入隔离酒店开展工作了。
数次逆行,苏锋笑谈在做好自我防护方面早已是行家里手了,令他放心不下的还是家人。他的父亲和妻子也是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熟手”,此次疫情突发,他的父亲自愿在所在小区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妻子则忙着所在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家里的一对千金全靠他母亲一人照顾。“但是我相信常州的疫情很快就会稳定下来,等击败了疫情,我们再聚!”
初出茅庐、独当一面
“有事找小夏”,成了人社人心照不宣的默契,综合科的夏怡虽是第一次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却没有丝毫推脱,不仅配合落实全局的志愿服务人员调度,还做好一应后勤保障工作,更积极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我十分钟紧急处理完来访者的劳动纠纷后立刻赶往北大街社区采样点志愿服务”劳动监察大队徐里煊繁忙中回复着志愿者调度人员;“院长,小朱被封控了,他的志愿者岗位我来顶上”劳动仲裁院的张子婷主动请战;“白天志愿者服务,回家晚上办理案件,我能兼顾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科的顾昀昊面对防疫和条线业务的双重任务也毫不退缩勇挑重担。
夏怡、徐里煊、张子婷、顾昀昊,他们就是人社的95后干部们,是人社的新生力量,他们在抗疫中把握成长的机遇,从初出茅庐的懵懂学子,蜕变成披甲执锐的战士。在抗疫一线、工作一线,他们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用行动证明在大考中他们堪当大任。
抗疫一线的所见所闻弥足珍贵,让人社干部们感受到了挑灯夜战拼命工作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保护我们身后的家人、是为了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了这座城市能重现往日的繁华! 当下,疫情仍在蔓延,“疫情不退,我不退”, 全体人社人将踏着更加坚定的步伐去守护我们身后的这片热土!